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1章(1 / 3)

&esp;&esp;本着私心,她想要个读书一事上大约拿得出手的

&esp;&esp;儿媳。

&esp;&esp;好在江南一地学风甚佳,这样的媳妇也不难找,也不是非哪家姑娘不可。

&esp;&esp;林老爷恭维道:“夫人看的,岂止这些,此事不急,慢慢来。”

&esp;&esp;徐慧嘴上应着,心里却明白,现下老爷见甄家不太成说是慢慢来,改明儿被谁一撺掇,又要急着定亲事了。

&esp;&esp;她倒不急,按理林家单传这么多代,应该早些定下让儿子传宗接代才对。

&esp;&esp;正所谓弄巧成拙,命中如此,上至林老爷那一辈,都是近三十岁上才添丁,急了也无用。

&esp;&esp;林如海母亲心中自有计较,与其早早娶媳妇分儿子的心,不如让他好生进学,往功利讲,身有功名,才能寻更好的亲事。

&esp;&esp;这些念头,她都藏在心里。

&esp;&esp;往后林海每日除了请安,就是在自己院子中读书。

&esp;&esp;徐慧恐他闷出病来,问儿子:“我看你在家中无趣,要不要到书院中……”

&esp;&esp;姑苏城也不缺书院。

&esp;&esp;林海立时就拒绝了:“多谢母亲,孩儿不想去。”

&esp;&esp;“罢了,随你。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却说荣国府这边,贾敏挨了罚,消沉两日,仍旧该念书念书,该种地种地,贾赦和贾政逡巡几日,才慢吞吞往书院去了。

&esp;&esp;农事几乎上了轨道,史苗暂且得空,专程叫白琪来商议要事。

&esp;&esp;若不是出了太子殿下那桩事,原本两年七个月的孝期,今年七月里荣国府就该除服了。

&esp;&esp;这回时间延后到过年去,贾代善过世整三年。

&esp;&esp;贾姝那边婚期已经商定,贾媃和贾娴还没个着落。

&esp;&esp;这回贾政回来,还特意向史苗汇报一下他打听到的情报。

&esp;&esp;史苗有点意外:“原本没指望他能打探什么,不想他竟真的上心,探出些有用的来。”

&esp;&esp;然后又问今日一起被留下的赖嬷嬷:“嬷嬷以为这几户人家如何?”

&esp;&esp;太太找她商议这样的大事,赖嬷嬷心里很得意,脸上也有光。

&esp;&esp;赖嬷嬷道:“杨侍郎家长孙金贵,若是这样的人家,必定要去做当家奶奶,操劳是有,将来承袭祖辈的担子都落在肩上。”

&esp;&esp;“李家最清贵,瞧着哥儿将来读书有前途,还有个叔叔在前面,若是能有人帮一把,将来肯定走得远。”

&esp;&esp;赖嬷嬷在勋贵圈混了这么久,已是将好处都说得差不多。

&esp;&esp;白琪的态度十分明显,她显然更看好李家。

&esp;&esp;她补充道:“李家的家教甚严,爷们不在外乱来,李家的太太我曾见过,为人端方严谨,很讲孝道,这一点是最好的。”

&esp;&esp;这两户现在在金陵城清贵人家中比较好的人家。

&esp;&esp;另有几家清贵科举出身的家中没有适龄的男丁,要不然就是读书上没多大前途的旁支。

&esp;&esp;再有就是家中官阶太低,也不妥当。

&esp;&esp;史苗苦笑,反问二人:

&esp;&esp;“当真好吗?”

&esp;&esp;“杨家只有一个孙子,必然心肝宝贝一样供着,将来进了这样的人家,若是不能多添几个儿子,日子未必好过。”

&esp;&esp;赖嬷嬷一脸迷惑。

&esp;&esp;太太虽然说得有理,但赖嬷嬷有点不懂,这有什么不好的,进了这种人家,只要多生几个儿子,肯定地位稳固。还能拿着家事。

&esp;&esp;多子多福有什么不好?

&esp;&esp;赖嬷嬷没敢反驳,只听太太又挑剔起李家来。

&esp;&esp;“至于李家,我最怕的就是这种人家,我家姑娘们这样性子,岂会拘得住。况且那些对外的好名声,内里是什么样,也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。”

&esp;&esp;太过压抑的环境往往会养出一堆变态。

&esp;&esp;李家太太以孝顺出名……

&esp;&esp;孝顺自然是美德。

&esp;&esp;但用孝顺给自己家族贴金的人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版主